2021年我國提出
“雙碳”的重大戰略目標
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濕地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因此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氣候提供了復雜且完備的動植物群落,40%的物種在濕地生存繁殖,它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
而且濕地生物多樣性具有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極端天氣、凈化水體環境、供應涵養水源、提供物質基礎、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生態旅游和教育科研等功能。其中,泥炭地、紅樹林和海草儲存了大量的碳,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匯。濕地特別是泥炭地,在有效緩解溫室效應、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技賦能生態場景 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物之聯積極探索前沿科技,將天空地人一體化信息獲取、圖像AI識別與決策支持、網絡化移動化的信息發布等創新型技術,應用于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堅持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品和解決方案,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用科技守護自然。
在濕地保護的實踐場景中,物之聯構建了可感知互聯、可評價預警的濕地生態監測預警系統。系統可準確實時地將濕地生態健康、濕地變化和鳥類、植被、人類活動情況等進行監測、預警,同時將分析評價結果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向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公眾發布,為濕地生態保護提供有力支撐。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我們必須保護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和環境
保護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樣性
物之聯將繼續發揮技術優勢
用科技賦能更多生態場景
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